我院美术系师生为“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创作展品

发布者:戏剧影视学院发布时间:2018-11-14浏览次数:585


新闻链接:

1113日上午,“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设计了关键抉择、壮美篇章、历史巨变、大国气象、面向未来等主题展区,运用历史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场景、沙盘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手段和元素,充分展示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3日下午4时许,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国家博物馆里的一组特殊展品——《记忆》

各家媒体在对本次“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的宣传报道中,纷纷聚焦到一组特殊的展品上,这就是由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美术系师生团队负责制作的展品《记忆》。这组展品位于“历史巨变”篇章中,它以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微缩模型的形式,真实复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京地区传统民居的历史样貌,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百姓故事。

大杂院”是脱胎于北京四合院的传统民居典型,人们在这里生息、劳作,演绎着平常百姓的故事。美术系的创作团队严格按照相关文献资料,“搜尽奇峰打草稿”,综合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大量历史资料及优秀影视作品中的典型场景,对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老北京“大杂院”里的生活场景进行了精准复原和艺术重现,从四个角度展现了大杂院内外的风貌,分别是:“幽静而狭长的胡同”、“倒座房和金柱大门”、“垂花门里拥挤的院落”以及“室内家具布局”。



90后”的我们成了“四合院通”

今年8月,学校接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来函,邀请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组织团队,为本次“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制作参展作品,以写实模型的形式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百姓生活的变迁。接到任务后,戏剧影视学院立即成立了由美术系十三名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创作小组,在宋东葵老师与谭泽恩老师的指导下,投入到展品创作的过程中。

收到邀请后,心里还是比较复杂的”,2015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段九明同学表示,“能加入这个团队说明老师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比较认可,所以感到很高兴,而且最终的作品能够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内心更是充满了期待”。参与创作的同学们表示,在激动之余,更多的是由于时间紧迫与任务艰巨所带来的压力。

暑假还没结束,创作团队便开始了高强度的工作。两位指导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开了若干场讨论会,畅聊这40年来中华大地发生的历史变迁和国人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与讨论,参加创作的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感到无比振奋、信心倍增。

接下来,创作团队进入策划环节,同学们每隔两天都会带着自己的新想法、新创意、新理念与老师碰面,通过头脑风暴会碰撞出更好的设计方案。在经历了六轮的策划研讨、绘制了无数张草图小样后,创作团队基本确定了展示方案。

之后进入到实际制作前的准备阶段,其中包括捕捉细节、测量尺寸、购买材料等环节。为了真实还原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建筑细节,同学们在网上找了海量的图片与文字,去了多座博物馆收集老物件的资料,阅读了大量建筑类的书籍,了解那个年代建筑的结构、比例、尺寸。创作团队还多次前往北京东四一带实地考察,测量数据,感受氛围,还跟胡同里的大爷大妈聊天,以求获得更多的灵感与创意。“从房屋的结构到每块砖瓦的尺寸,可以说我们对四合院已经了如指掌。”段九明同学说道。张兆麒同学回忆起展品筹备的过程,同样感慨万千:“从86日到十月中旬,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查阅资料、处理资料,时间真的是很紧张,我们甚至一度以为无法完成了。” 

展品的制作环节也同样给创作团队带来不小的挑战。段九明同学提到,印象最深的是制作瓦片,因为所有瓦片都需要一片一片地贴上去,一座屋顶需要大量的瓦片。“我们甚至动员了17级整个班的师弟师妹帮我们剪瓦片,估计至少有5000片,听说他们剪得很艰难,因为卡纸实在太硬了。后来我们引入了‘高科技’,速度才稍微加快了一点。”因为时间紧张,创作团队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还发明了不少“专利”,同学们笑称:“感觉可以出书了!”随着布展工作的日益临近,创作团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美术系又调来了几名经验丰富的研究生,负责室内家具的制作,这大大提升了制作效率。最终,创作团队如期完成了展品的制作。

模型的制作完成并不是他们工作的句号,展品进入国家博物馆后的布展和维护工作也需要他们的持续跟进。持续三个月的工作给同学们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尤其是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让同学们深受鼓舞。张兆麒同学回忆道:“今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大家都没有时间回家,老师们很体谅我们,过节当天给我们买了好多吃的,像中秋节时宋老师带来了月饼,谭老师带来了水果,让我们非常感动。还有负责管理美术教室的魏老师,搬运模型的前一天,魏老师早早就替我们把桌椅移到一边,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

同学们表示:这次模型制作经历不仅锻炼了他们动手创作的能力,更磨练了他们精益求精的态度。作为“90后”的他们在这次艰巨的任务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完美,将平日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用一颗“匠心”投入到繁复精细的模型制作中,圆满完成了对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致敬和献礼,这十三名同学也因此都变成了“四合院通”!


用写实的力量唤醒一代中国人的回忆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美术系的宋东葵教授是本次项目的负责人。宋老师表示,这次受邀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制作展品,无论对她自己,还是对13名年轻的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荣光。

宋东葵老师带领团队以写实模型的艺术形式真实再现了富有传统文化美感的北京四合院,演绎出那个年代普通居民油盐酱醋、悲欢离合的民生故事。“写实模型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方式。”宋老师谈到: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写实模型对于细节的表现是最为精确的,它更容易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对老百姓而言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宋老师看来,作品表现的就是写实的力量。

8月初接到国家发改委的任务后,宋东葵老师带领团队仅用三个月就完成了从设计构思到模型制作的全过程。时间紧张是一个挑战,另一个挑战则来自对创作对象的陌生感。宋老师坦言,这次要制作的作品跟以往不太一样,以前制作的模型所表现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一个片段,因此只需要认真观察、仔细临摹。而本次展览的模型需要复现改革开放初期——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场景,这对于当代学生甚至对她自己都是非常陌生的。“这批学生都是‘90后’、‘95后’,他们完全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却要真实还原当时的场景,这是很困难的。”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戏剧影视学院的师生团队没有气馁、迎难而上,最终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我们希望参观者能够从中体会到新与旧的对比,勾起参观者的回忆,进而体会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福利。”宋东葵老师表示,这次在国家博物馆展览的作品有着重要内涵和意义:当参观者走进展馆,他能沉浸在历史中;而当他走出展馆,扑面而来的就是现实。“当然,现在物质条件好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却被人们淡忘了。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组展品让人们回忆起过去那种家人、邻里间的温暖情谊”,宋老师补充道。

宋东葵老师谈到,戏剧影视学院一直以来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动手能力,同时也非常注重开阔同学们的艺术视野、提升同学们的艺术修养、锤炼同学们的艺术水准。宋东葵老师对参与创作的13名同学表达了高度的赞赏。“我很感激这三个月来大家的辛苦付出。因为他们的全情投入,我们的整个创作过程是非常顺畅、愉快的。我特别怀念和同学们一起创作时的单纯与美好!”

此次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应国家发改委邀请,设计并制作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的参展作品《记忆》,紧扣改革开放40年历程,用一件件精准写实的模型作品,表现出改革开放的历史纵深感、群众获得感、发展成就感,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让我们对美术系师生团队的所有成员表达诚挚的敬意!

 

项目负责人

戏剧影视学院美术系教授宋东葵


成  员

戏剧影视学院美术系副教授谭泽恩

2015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张兆麒

2015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段九明

2016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尹偲雅

2016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陈宇曦

2016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汤舒婷

2016级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郭彦彤

美术学研究生梁   梅

美术学研究生张晓蒙

美术学研究生曲肖羽

美术学研究生陈思恩

美术学研究生刘冰清

美术学研究生王德平

美术学研究生王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