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配实践论|我院教师主创广播剧《禾下乘凉梦》讲述粮丰民安的中国故事

发布者:戏剧影视学院发布时间:2024-04-26浏览次数:10

近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团队参与主创的广播剧《禾下乘凉梦》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湖南交通广播、南昌广播电视台以及5G智慧电台合作的1021家基层融媒体电台等平台陆续播出,并上线学习强国、新华广播平台,用文艺创作致敬“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讲述粮丰民安的中国故事。



广播剧《禾下乘凉梦》采取自述视角,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故事为蓝本,选取了袁隆平自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研究超级杂交水稻过程中“发现稻种、磨难坚持、突破难关、圆梦成功”四个横断面,艺术再现了中国杂交水稻“三系”“二系”“超级”稻研发的艰辛历程,讲述了袁隆平为实现人生两个梦想——“让中国人端稳手中的饭碗”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奋斗一生的事迹,讴歌了袁隆平以其天下“粮”心,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广播剧《禾下乘凉梦》主创团队合照


在广播剧《禾下乘凉梦》的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反复打磨,从多侧面、多角度刻画了袁隆平这位中国稻田守望者、世界科学英雄的艺术形象,也从更高层面展现了中国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积极贡献。


禾下乘凉梦第一集,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9分钟

禾下乘凉梦第二集,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9分钟

禾下乘凉梦第三集,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8分钟

禾下乘凉梦第四集,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8分钟



325日,江西省优秀广播剧作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研究院院长、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关玲作为《禾下乘凉梦》出品方代表参与研讨会。


得益于多方的支持以及创作团队精益求精的倾心创作,广播剧《禾下乘凉梦》在研讨会上得到了业界专家的普遍认可。



原中国广播文工团总团团长熊生民表示,作品在写人写磨难方面比较成功,展现了袁隆平院士一而再再而三地经受磨难,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的科学家形象。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原司长李京盛表示,作品集聚题材、地域、人文等多方面优势,在对当代英模人物的文艺化表达上实现了创作突破。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家广电总局传播司原一级巡视员刘朝荣表示,本剧使用的相关元素与平实的叙事风格相一致。剧中方言的广泛运用,也暗合了袁隆平院士与泥土寸步不离的创作背景。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原副秘书长、评奖办主任赵德全表示,本剧运用强烈的故事事件和激烈的矛盾冲突,由浅入深地推进整部剧的叙事一环扣一环地展开,线索清晰。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君昌表示,本作品题材选取得当,挖掘深刻,是现实题材与浪漫主义结合之作。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台文艺中心戏剧部原主任高坦表示,作品有浓郁的地域特点,选材精妙,并以国家水准为创作追求,是广播剧三写袁隆平最成功的一次。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表示,作品主题鲜明、内涵深刻;题材丰富、角度独特;风格多样、手段新颖,着力展现了袁隆平这位中国稻田守望者的精神。


45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文章《一粒种子 满载梦想》对该剧予以肯定:“创作者设置了主人公与妻子、学生、科研成员等几组人物关系,拓展了叙事空间,衬托出袁隆平心系家国、潜心科研的优秀品质。”328日,新华网、光明网先后刊发《中国科学英雄形象的“自塑”路径与话语建构》《一粒种子撑起的济世伟业》等评论文章,肯定广播剧《禾下乘凉梦》“是一部有温度、有厚度、有高度的广播剧作品。


广播剧《禾下乘凉梦》录制现场


该剧由中共九江市委宣传部、中共德安县委宣传部、江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慈文传媒、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联合出品。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研究院院长、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关玲担任艺术指导,戏剧影视学院教师团队张宗伟监制、杨竞博执导、张晗和郑向荣编剧。



转载自“中国传媒大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