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从1959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开办的广播电视编导本科专业,原专业名“文艺编辑”,1998年教育部文科专业目录调整时改为现名,2008年入选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2019年成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方向以戏剧与影视学为学科基础,探究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视听节目传播与创作理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集理论知识和创作技能于一体、时代意识与国际视野于一身,能够适应不同媒介平台各类视听节目和内容产品的媒体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在二年级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按个人志愿和专业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分为文艺编导方向和文娱制作人两个方向进行培养。

文艺编导: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熟悉党和国家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宣传部门以及传媒制作公司从事广播电视栏目、频道策划、节目编导制作、文字撰稿以及节目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文娱制作人:培养具备文娱活动及影视项目研发与创意设计制作、成本预算与控制、节目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熟悉党和国家宣传及文化政策法规,在文娱创意制作领域从事创意设计、节目编导、项目管理、成本控制、营销推广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

专业课程按人才培养特色进行模组整体设计,主要包括几大系列:

(1)编导语言:主要课程有视听语言、摄影技术与艺术、照明技术与艺术、文艺采访、画面编辑等;

(2)编导理论:主要课程有纪录片概论、广播文艺编导艺术、电视文艺编导艺术、新媒体艺术等;

(3)编导业务:主要课程有广播剧创作、电视文艺晚会创作、纪录片创作、综艺节目模型设计、短视频制作;

(4)文娱制作人业务:主要课程有文娱项目商务管理、文娱产品资本运营、融媒体宣传和整合营销、融媒体文娱产品策划等

办学特色

专业办学历史悠久。60多年的办学经验,充分发挥了对其他院校在本专业教学上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学科建设完备领先。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是我校国家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重要支撑专业。教学体系特色鲜明。德艺并重、技艺共进的整体教学体系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相支撑与促进的特色教学模式,产学研相结合可持续的教学资源。

人才培养成果突出。紧跟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60多年来为国家主流媒体培养了大批领军人物和优秀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剧方向)

专业介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199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备本硕博三级培养体系,是国家一流学科(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人文社科基础,高度重视创意写作能力,高度重视继续学习能力与长远发展能力。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人文素养比较深厚、国际视野比较宽广、创新意识比较强烈、戏剧影视文学基础比较扎实的能够从事戏剧、电影、电视剧及新媒体剧本创作、小说创作、评论评估、创意策划、宣传教育的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影视编剧方向)以影视编剧及评论评估、创意策划人才为重点培养对象,以电视剧为重要专业特色,具备扩展至小说创作、影视制作、管理制片等相近专业的重要能力。

主要课程

影视剧作、影视剧改编、影像叙事实践、故事原理、类型叙事、影视剧评论、中外文学、中外戏剧、中外电影、中外电视剧

办学特色

依靠优秀师资力量,创作评论双线发展,强调行知合一,学以致用;依靠中国传媒大学综合优势,依靠首都北京文化优势,与传媒业界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互动,学研结合。

 


戏剧影视文学(戏剧文学方向)

专业简介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人文素养比较深厚、国际视野比较宽广、创新意识比较强烈、戏剧影视文学基础比较扎实的能够从事戏剧、电影、电视剧及新媒体剧本创作、小说创作、评论评估、创意策划、宣传教育的高级专业人才。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199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20年成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备本硕博三级培养体系,是国家一流学科(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人文社科基础,高度重视创意写作能力,高度重视继续学习能力与长远发展能力。

培养目标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戏剧文学方向)主要培养能够从事戏剧剧本创作、评论评估、创意策划、宣传教育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具备扩展至影视创作、小说创作、宣传教育、管理制片等相近专业的重要能力。

主要课程

中国话剧史、外国戏剧史、中国戏曲史、戏剧概论、独幕剧写作、戏曲剧本写作、改编与大戏写作、戏剧评论、中外文学、中外电影、中外电视剧、影像叙事实践等。

办学特色

依靠优秀师资力量,创作评论双线发展,强调行知合一,学以致用;依靠中国传媒大学综合优势,依靠首都北京文化优势,与戏剧及其他传媒业界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互动,学研结合。

 

 

音乐剧

专业介绍

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音乐剧专业成功完成教育部备案,专业名称由“表演(音乐剧双学位班)、表演(中韩联合培养)”正式调整为“音乐剧”。

培养目标

音乐剧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艺术鉴赏力与责任感,熟练掌握音乐剧表演创作方法,拥有扎实的声乐、表演和舞蹈基本功的复合型音乐剧表演艺术人才。学生不仅需具备全面的舞台创作能力,还应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胜任国内外音乐剧艺术领域的多样化需求。

主要课程

芭蕾舞、音乐剧舞蹈、台词、音乐剧表演、音乐剧演唱、视唱练耳、爵士键盘、剧目排练与创作、毕业大戏剧目。

办学特色

本专业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作品为导向”,以艺术创作实践贯穿教学全程,并结合国际化合作模式,与韩国等国际顶尖院校联合开展国际夏令营、产业化培养项目、跨文化音乐剧创排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深化学生的国际艺术交流与舞台创作能力。专业以“项目制”成果为实践教学导向,秉承“出人才、出作品、出模式”的办学方针,打造全新产业化“平台型”艺术家摇篮,树立教学质量标杆,塑造音乐剧教育精品模式。

学生就业及深造情况

音乐剧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随着中国音乐剧市场的扩大,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他们可加入大型演出公司,参与音乐剧制作,也可从事音乐、编导、编舞、音乐制作等领域工作。此外,毕业生还可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深化专业知识。

 


戏剧影视导演

专业介绍

本专业始建于1979年,当时是国内第一个电视导演专业,为我国电视领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影视导演人才。根据影视及传媒艺术业态的发展变化以及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后更名为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本专业教学以戏剧为基础,以影视为核心,以跨媒介为方向,以人工智能(AI)为手段,构建“戏剧-电影电视-互联网视听”三位一体的专业培养结构,让毕业生具备胜任传媒艺术行业多领域、多维度导演工作的能力。

培养目标

具备作为编剧、导演、剪辑独立开展剧情片创作的能力,胜任舞台剧、影视剧、纪录片、网络电影、网络剧、微电影、短视频等相关创作项目的策划、编剧、导演、剪辑、制片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戏剧历史与理论、舞台表演基础、舞台导演元素、影视剧作、影视剪辑、影视导演技巧、类型片创作、剧情片创作(毕业创作)。

办学特色

本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特色,在为学生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的同时,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系列影片创作制作实训。在校生作品先后在西宁青年电影展(FIRST影展)、平遥国际电影展、亚洲大学生电影节、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等有影响力电影节展中获奖。

学生就业及深造情况

70%以上毕业生进入影视传媒行业从事专业工作;20%左右学生进入国内外专业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10%左右学生进入考公、考编序列。

 


表演

专业介绍

本专业自1999年建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现实主义美学为基准,兼收并蓄,重实践、勇创新,面向国家需求和学科未来,以“厚基拓界、交叉融合”为准则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落实“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表演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表演艺术创作理论、方法和修养的,在戏剧、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综艺类节目等各类演出能够独立地用心用情塑造好中国形象的新时代表演艺术高层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表演基础训练、观察生活小品训练、剧本片段、剧本精读与角色创作、毕业剧目创作实践、影视表演、表演艺术概论、演员声音语言训练、形体基训、形体技能、形体表演创作元素、形体表演创作综合、声乐基础、声乐表演等。

办学特色

本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特色,在夯实学生专业理论的同时,有步骤地开展戏剧与影视表演创作实践实训,在校生的表演作品先后在国内外戏剧、电影、电视台、主流网络平台公演上映播出并获奖。

学生就业及深造情况

表演专业毕业生活跃在电影、电视剧、话剧、音乐剧、广告表演,综艺电视节目主持,表演教学等工作岗位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非常高,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摄影

专业介绍

摄影专业始于1959年成立的“电视新闻摄影专业”,先后经历了“电视摄影”“艺术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几个专业发展阶段。现隶属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是国家双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重要支撑性本科专业,同时也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以影像美学体系为支撑,以“融合-互动”为方向,以“摄影-影像”为理念,建构从“技术-艺术”到“现实-虚拟”再到“纪实摄影-艺术摄影”的专业培养体系,让本专业毕业生具备在不同媒介和领域中能够进行摄影创作及影像研究的能力。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掌握摄影技艺、有一定视觉文化观念,合乎时代需求,能够从事新闻纪实摄影、商业广告摄影以及摄影艺术创作、摄影作品评论或策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人像摄影、高品质黑白摄影创作、纪实摄影、影像文化认知、静物广告摄影、艺术摄影创作、专题摄影。

办学特色

摄影专业的教学以图片影像的拍摄、制作为主,同时呼应当代视觉艺术与视觉文化的新发展、新趋势,鼓励和训练学生以更宽广的社会、文化、媒介观念,尝试多风格、多类型的当代影像艺术创作。

学生就业及深造情况

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良好,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了影视传媒行业就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接近100%,35%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了在国内外院校继续读研深造,有个别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影视摄影与制作

专业介绍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始于1959年成立的“电视新闻摄影专业”,先后经历了“电视摄影”“艺术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几个专业发展阶段。现隶属于戏剧影视学院,是国家双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重要支撑性本科专业之一,同时也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在教学上分为“影视剧摄影”和“虚拟影像制作”两个模块。它们以影像美学理论体系为支撑,结合我校优势学科,建构了从摄影技术到影像表达,从纪录片摄影到剧情片摄影,从电视摄影到电影摄影,再到虚拟影像制作的专业培养体系,让本专业毕业生具备在传媒艺术行业多领域进行多维度影像创作的能力。

培养目标

影视剧摄影教学模块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熟练地掌握影视剧摄影的艺术理论和拍摄技巧,使其成为具备一定视觉文化观念的,能够从事影视剧、纪录片、广告等创作中摄影工作的专门人才。

虚拟影像制作教学模块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新媒介新技术语境下进行动态影像创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学生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科技与艺术素养,熟练掌握影视虚拟化制作流程,具备数字影像内容创意、设计和制作的能力,能运用新观念、新思维、新手段,在数字影视、数字展演、虚拟现实等领域,从事虚拟影像创作的工作。

主要课程

影视剧摄影方向主要课程:

影像美学、影像记录材料、影视色彩学、摄影机(摄像机)与镜头、纪录片创作、影视光线艺术与照明技巧、故事片摄影创作

虚拟影像制作方向主要课程:

虚拟影像基础、影像美学、游戏引擎应用与技巧、虚拟现实艺术创作、影视虚拟制作、新媒体影像设计、虚拟影像创意与表达

办学特色

本专业以动态影像的拍摄、制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融合与互动”的专业优势,注重在现实与虚拟、纪实与剧情、广电与电影、动态与静态等多个领域进行理论及实践上的交叉融合。以影像美学理论体系为支撑,研究范围涵盖中国当代电影摄影、电视摄影、虚拟影像制作,并运用“多影互动”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对动态影像的影像表达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

学生就业及深造情况

近三年学生就业率良好,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了影视传媒行业就业,毕业去向落实率能达到95%以上,35%左右的毕业生选择了在国内外院校继续读研深造,还有5%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环境设计(光影空间艺术方向)

专业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环境设计(光影空间艺术方向)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专业设立顺应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借助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全智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优势,研究以人类的持续发展需求为核心,以光为主要媒介,以现实、虚拟及共构空间为主要载体,以打造信息传播、艺术传达和文化承载的大尺度界面为主要对象的新型交叉学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理解行业发展趋势,具有宽领域、多学科综合素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项目策划设计、落地呈现、管理运营、课题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未来主要从事夜形象规划设计、文旅夜游光环境设计、大型展演视知觉设计、虚拟光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主要课程

城市光环境规划、室内光环境设计、建筑光环境设计、文旅光环境规划与设计、舞台灯光设计、光装置艺术、光环境虚拟创作、光环境设计工作坊。

办学特色

本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以“新工科、新文科”理念全面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智能科学、大数据与智能媒体等新兴专业的重要一环。专业产教研相结合,探索“艺术+人文+科技+生态+价值”五位一体光影空间构造理念和方式,在填补国内相关专业空白的同时,为行业健康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学生就业及深造情况

50%以上毕业生进入光环境设计院、设计事务所、文旅集团等行业从事专业工作;20%左右学生进入国内外专业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10%左右学生进入考公、考编序列。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专业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具有现代视觉艺术创意能力和设计理念或管理方面的相应能力,能在传媒、影视、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从事创作、设计、研究和管理的高级实用性专门人才或研究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既具备现代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观念和理论基础,又掌握最新的数字影像技术表现手段,能在众多领域从事视觉艺术设计,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艺术人才。本专业设有场景设计、人物造型设计两个方向,学生在第三学期根据个人专长和学习情况分方向培养。

主要课程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科主干学科: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科主要课程:演出美术设计(场景)、演出美术设计(服装)、演出美术设计(化装)、演出美术设计(舞台)、演出美术设计(数字视觉影像)、影视概念设计、影视视觉特效设计、时尚造型设计、戏剧影视美术综合创作、人物造型综合创作。

办学特色

美术系创建于2002年,依托于本校艺术学门类各学科和专业的强大优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提高和不断地改革创新,形成了以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方向)为特色、兼顾传统美术与新媒介、新技术融合的本科、研究生教学体系,开展本科、硕士及博士层次的人才培养,是本校艺术学科门类重要的科系之一,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美术系在教学和科研上始终关注国内、外最新艺术动态与思潮,立足于扎实的美术专业基础,从美术与戏剧影视、新媒体艺术技术密切结合以及传统美术文化传播等方面来进一步强化特色、加强培养,重视造型基础的训练,注重结合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进行针对性创作和研究训练,强调对新材料新观念的实验和探究,培养了大批能在传媒、影视、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从事创作、设计、研究和管理的高级实用性专门人才或研究人才。

学生就业及深造情况

近几年,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近半数毕业生在影视行业、新媒体视频、新闻媒体、文化创业等业界就业,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国内外院校读研深造,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