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届世界艺术史大会(36ème Congrès du CIHA)于2024年6月23日至28日在法国里昂隆重举行。
首届世界艺术史大会于1837年在维也纳召开,其后分别于纽伦堡、科隆、阿姆斯特凡、慕尼黑、罗马等地举办;直至1930年,国际艺术史学会(Comité International d’Histoire del’Art,简称CIHA)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成立,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史研究国际组织。学会目前拥有40多个国家委员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代表世界艺术史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被誉为艺术史学界的“奥林匹克”。此次大会主题为“物质与物质性”(matière, matérialité),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大会主会场现场
大会于6月23日下午在里昂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发表开场演讲。
奥尔罕·帕慕克发表演讲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黄天乐担任本次大会“电影、录像与运动影像的去/再物质化”分论坛主席与召集人,从全球113篇投稿中选出12篇优秀论文,围绕以电影、录像等为代表的运动影像艺术与物质性之关系展开探讨。
黄天乐进行分论坛介绍
6月26日,该论坛在里昂国际会议中心Salle Saint-Clair 3B会议厅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波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学者围绕各自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卡齐米日·普罗申斯基的“眼睛”装置到乌克兰影像装置中的运动影像,从民国电影小说中的影像去/再物质化问题到动态屏幕在影像艺术中的“重屏”再造,从博物馆影像的再物质化到“废墟-影像”的幽灵学研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电影、录像与运动影像的去/再物质化”分论坛发言人合影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樊姝彤在论坛中作题为《从敌意电影到思维影像:论电影情动的再物质化》的发言。
樊姝彤在大会发言
世界艺术史大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国际性平台,与会师生得以近距离考察检视全球艺术史研究进程,了解前沿焦点与治学趋向。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大会传递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史研究成果以及中国学者的研究旨趣,为世界艺术史研究提供中国智慧、中国理论、中国焦点,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平主席提出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新文明观,考察人类艺术发展路径,更好地揭示人类文明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历史规律,用艺术史研究的新观念、新方法、新路径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造积极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