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135700)

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一、专业介绍

设计专业学位下光影空间设计、动漫设计、未来媒体与智能设计、游戏创作与电竞策划、人工智能生成艺术、品牌设计、公共艺术设计七个方向。培养学生能够在动漫设计、衍生品开发、展陈设计、未来媒体、人机交互、数字游戏、电子竞技、品牌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光影空间设计等领域从事策划、协同、设计、创作、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目标

设计专业学位秉持“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和“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的育人理念,坚定中国立场与文化自信,探索新中国学派,服务国家与社会需求。为国家培养勇于创新、面向未来智能融媒体时代,了解设计学科发展脉络,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国内外设计理论体系和研究前沿动态,把握相关设计行业领域趋势,能够运用系统化的研究工具、方法与跨学科思维,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解决设计领域问题并取得创新性实践成果的具备跨学科思维的高层次、应用型领军人才。


三、研究方向和内容

01光影空间设计方向

本研究方向立足于中传特色,聚焦于国家倡导、社会服务、行业需求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先进科技和艺术的融合手段,在现实和虚拟共构空间里营造可观、可感、可知、可玩的情境,培养具有新型交叉学科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的、能满足国家行业主管部门、设计机构、高教师资与科研单位后备力量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未来从事的相关领域主要是基于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夜形象规划设计、文旅夜游项目的光环境设计、戏剧展演的灯光设计、虚拟光环境艺术等。

内容:本研究方向以“光影空间艺术”和相关技术为媒介,研究以“人”为中心,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科技的辅助下,进行现实和虚拟环境设计的理论和规律。专业基础理论研究的重点是:以“光”为媒介构建信息传播、艺术传达和文化承载情境的理论系统,实现国际视野下专业理论研究的创新与突破。专业应用理论研究的重点是:以设计项目为依托,从中提取针对性的研究课题,以先导性研究为着力点,探索“艺术+人文+科技+生态+价值”五位一体的光影空间构造理念和方式,进而为构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新艺术、新传播样态提供理论性支撑。


四、师资队伍

专业由4名硕士生导师构成,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学位3人,从事城市传播、展演艺术、虚拟显示技术、视觉心理学、城市光环境规划、景观规划等专业研究。除了硕士导师外,师资队伍整合校内外的师资力量,覆盖了本专业方向所应包含的城市研究、智能媒体研究、数字艺术文化学等专业。


五、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光环境设计、环境戏剧、装置&交互艺术设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概论等。

2.科研平台

依托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环境设计(光影空间艺术)本科专业、模型实验室和光视审美与虚拟情景实验室和校园开放式实验室等办学条件,基于产学研平台“中国传媒大学光环境设计联合应用中心”,联合“中传清华同衡光环境联合实践中心”、“中传笔克展演实践研究中心、“爱普生光影研究院”和“良业光智慧馆智慧教学空间”开设建筑光环境、景观规划、室内光环境、文旅光环境、光装置等方向的教师工作室或工作坊,根据学生条件和兴趣遴选进入工作室,针对性订制培养策略,做到因材施教。力求以项目作为抓手,以研究带动人才培养,实现教学、科研、实践的无缝对接和转化。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

师生喜获国际照明设计奖师学会IALD、北美照明设计工程学会(IES)、教育部、科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基金、北京市艺术基金、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照明学会、北京照明协会等国内外、省部级各项大奖。有30余人次在国内外专业赛事中斩获高级别奖项,设计作品受邀参加高级别专业展览。在国内核心期刊《现代传播》《当代电影》《装饰》《戏剧》和国外杂志 Culture-oriented Science & Technology中发表多篇论文。

4.学术交流

本专业不仅重视不同学科专业间的交流,还重视跨校之间的专业联合,如: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也重视与国际上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和不同协会间如德国维斯玛大学、国际人机交互学术委员会等保持更多的学术交流。


六、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出国深造者外,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四大领域:其一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运营策划等相关部门;其二是文旅公司,地产公司,各类设计院;其三是新兴的各类传媒公司、创意公司、数字媒体艺术公司;另外还有一些毕业生通过公务员考试后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工作。